带着自由去流浪—论《笑傲江湖》的人文精神

时间:2010-09-07 00:00 作者:谁相惜 手机订阅 神评论

新闻导语

 人与人之间最缺乏便是信任。谗言与猜疑总是一见钟情,形影不离距形同陌路只是一步之遥。

  一

  初读《笑傲江湖》最不能理解的是:令狐冲为何宁愿身受异种寒气身亡也毅然拒绝任我行屡次入教的邀请?他原本并非一个将正邪看得黑白分明、势不两立的迂腐之人,更何况他与向问天有金兰之交,与任盈盈有结缡之盟。再则,他早已不是华山弟子,当个恒山章门亦有些不伦不类,而入教以后便可做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副教主。以我等追名逐利的俗眼看来,何乐而不为呢?

  到底他是令狐冲,是那个噬酒如刘伶、狂放似阮籍的令狐冲!

  再细细读来,原来,他是不愿阿谀奉承、卑躬屈膝。(令狐冲想道:“我辈学武之人,向以英雄豪杰自居,如此见辱于人,还算是甚么顶天立地的好男儿、大丈夫?”/见到一众豪杰好汉对东方不败和任我行两位教主如此卑屈,口中说的尽是言不由衷的肉麻奉承,不由得大起反感,心想倘若我入教之后,也须过这等奴隶般的日子,当真枉自为人,大丈夫生死有命,偷生乞怜之事,令狐冲可决计不干。)

  鲁迅先生说:“**者的反面就是奴才,有权时无所不为,失势时即奴性十足。”而我说:“奴才的反面亦是**者,对领导是笑脸逢迎的奴才,对百姓则是暴虐恣睢的**者。”

  在中国这个奴才味儿十足的国度里,当个奴才不但不是寡廉鲜耻的事,当个好奴才反而是风光无限的体面事,一个奴才一旦掌握了一点点权柄,比主子还主子。所以,人人都想当个好奴才,再借用鲁迅先生的话是“不但穷人,奴隶也是要爬的,有了爬得上的机会,连奴隶也会觉得自己是神仙,天下自然太平了。”

  如此看来,令狐冲真正称得上是一位顶天立地的铁血男儿,虽然他的理想不是一统天下,而是与妻子琴瑟和谐、白头偕老,实为某些“英雄”所不屑。

  二

  中国人最爱图虚名。文人十年寒窗图的不过是日后衣锦还乡、光宗耀祖,武夫驰骋疆场图的不过是日后封妻荫子、留名青史。所谓的兼济天下,亦不过是借着圣人的旗号自欺欺人罢了。借用***的高论正是:“那些个须眉浊物,只知道文死谏,武死战,这二死是大丈夫死名死节。竟何如不死的好!必定有昏君他方谏,他只顾邀名,猛拚一死,将来弃君于何地!必定有刀兵他方战,猛拚一死,他只顾图汗马之名,将来弃国于何地!”

  而中国的文人又最爱标榜清高,其实骨子里官瘾十足;表面上道貌岸然、傲骨铮铮,其实骨子里奴性十足。像李白,明明非常想去入朝做官却要唱“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之类的高调,明明在长安不受唐玄宗重用却写文章回忆自己受到如何如何的款待。

  不但古人如此,今人亦不能免俗。今天一个婚宴,明天一个生日聚会……惟恐排场不够大,宾客不够多,酒菜不够高档。原本应与至亲共享爱情或亲情的日子,却繁琐的礼节和应酬所取代,留下的只不过是向人摆阔的资本。

  然而,盈盈,这个妙龄少女,却勘破了这一切。不理黑木崖的明争暗斗,不屑圣姑的权柄风光,只携着一把古琴,来到绿竹巷,过着云淡风轻的隐士生活,真堪比嵇康打铁、陶潜采菊。也惟有此等人,才能将《笑傲江湖》曲弹奏得响遏行云。

  三

  生活中常常见到这样的画面:父母逼迫着子女去学这样那样枯燥乏味的东西;或者孩子瞒着自己做了一些不如己意的事就大打出手。归根结底,这些父母是把孩子当成了自己的私有财产,而没有给予他们独立的人格,尽管他们的年龄可能很小以至于懵懂无知。

  与此相反,盈盈对待她最为珍视的爱情却是异常的冷静与从容。她尊重令狐冲的选择,即使自己夹在中间为难,也不勉强他加入神教;尊重他的感情,明知他心里挂念的是小师妹,却主动出手援助。

  而这一切都缘于她对令狐冲的理解与信任。她深知他并非世人眼中的浮滑浪子,而是一位傲骨铮铮、重情重义的男子汉。纵然世人轻之蔑之,小师妹疑之弃之,她依然坚定地站在他的身旁。

  人与人之间最缺乏便是信任。谗言与猜疑总是一见钟情,形影不离距形同陌路只是一步之遥。试想,岳灵珊与令狐冲青梅竹马,怎么会不知道大师兄心若皎月的本性?却听信了她父亲的一面之词,将敬她爱她的大师兄弃若敝屣。而盈盈与令狐冲仅一面之交,却从他饱含悔意、歉意的回忆中看透了他的真心,对他深信不疑。二人人格之高下因此立见。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