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美女之“小昭”

时间:2010-09-24 00:00 作者:笑傲江湖 手机订阅 神评论

新闻导语

金庸小说里的人物。小昭是黛绮丝(即明教四大护法之一“紫衫龙王”,人称“金花婆婆”)和韩千叶(即“银叶先生”)之女

    金庸小说里的人物。小昭是黛绮丝(即明教四大护法之一“紫衫龙王”,人称“金花婆婆”)和韩千叶(即“**先生”)之女,喜欢张无忌,是他的婢女。后成为明教波斯总教教主。从现实意义上说,小昭是金学里刻画地最为成功的女性。她深深得爱着张无忌,毫无私利的为张着想,最后却为了母亲和张无忌的明教伤心地泣别了自己最心爱的人。

    金庸是新时代的人,写的却是旧时代的故事,只不过这个“旧时代”中的人常常带有新时代的特征,因为这个时代是江湖。我们看到,小昭的这种思想感情,是任何一个屈服于父母,和“人之多言”中国传统女性(这样的女子在任何一个时代中都是大多数的)都具有的。

    任何个体所产生的爱情,都必有某种严格的限制。《诗经·郑风·将仲子》里的女性要求自己所爱的男子不要再越过墙来找她(“无逾我里,无折我树”),只因“岂敢爱之,畏我父母”。同小昭一样,这是一个个体屈服于群体的典型例子。小昭屈服于群体的压力而驯服得牺牲了自己的爱情,即使她爱的是那么深,那么投入,这是中国传统女性的一个悲剧,也是金学爱情观的一大悲剧,但却是最具现实意义的,我不能对此再有任何的感叹,中国的女性。

    温庭筠在《更漏子》下半阕里说“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别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正写出了小昭那种凄寒入心,绵绵不绝的相思,但小昭却未能”滴到明”教教主张无忌的心上。

    张是一个毫无主见的人,特别是在私人的感情问题上,远不如他在武学上得心应手。他对小昭更多的是一种怜惜,而不是爱(虽然他在与四女同舟时是有过此等的幻想)。即使是在海上同小昭别离的那一刻,他想到的也只是小昭的不幸,也许更多的是小昭刚刚译过来的乾坤大挪移的第七层心法,而不是去挽留小昭。从这种爱情的意义上,小昭的爱也更只是一种个体单方面的相思,或者说她仅仅是去爱,而不是被爱,也许金庸在创作这样一个形象时还仅仅只是作为一个花瓶式的陪衬,但这个陪衬已经在不经意间有了自己的生命,从而能给众多的读者某些不同的感想(我们看到这种不经意在文学创作中有着众多的例子,小的角色有时往往具有更深层的魅力)。

    “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阙……便纵有万种风情,更与谁人说。”这本是一段经典的爱情别离的场景,如果让我来演绎这一段,小昭绝不会是《郑风·将仲子》中那屈服的女子,也不应是《牡丹亭》中的杜丽娘(杜的爱情只是一种强烈的渴望和深层的痛苦),而要是《拍案惊奇》里的罗惜惜“而今已定下日子,我与你就是无夜不会,也只得两个月,有限的了,当与你极尽欢娱而死,无所遗恨。”如此,过了半个月张无忌“有些胆怯了”,怕被人发现。小昭却是“我此身早晚拼是死了,切尽着快活,就败露,也只是一死,怕他什么?”

    小昭应该是个性的小昭,虽然张无忌无个性。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