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金庸先生《笑傲江湖》一书的年代考究

时间:2010-11-15 00:00 作者:弑天荣耀网游公会 手机订阅 神评论

新闻导语

金庸有四部作品未设定确切的年代。其中《笑傲江湖》金庸为突出其寓言性质,有意掩盖掉历史背景,以显示“类似的情景可以发生在任何朝代”。

  7、胡琴/唢呐

  第2回:“忽然间门口伊伊呀呀的响起了胡琴之声”

  第40回:“只听得唢呐和钟鼓之声停歇,响起了箫笛、胡琴的细乐……跟着走上一队二百人的细乐队,也都是一身锦衣,箫管丝弦,仍是不停吹奏。其后上来的是号手、鼓手、大锣小锣、铙钹钟铃,一应俱全。”

  莫大先生所奏胡琴被刘正风称为一味凄苦,市井之气太重,可见当时胡琴乃是极常见的乐器。《笑傲江湖》中除胡琴之外,尚且提及诸多乐器。然而胡琴和唢呐却都是由国外传入的乐器。对胡琴现在最早的记载出于北宋沈括的《梦溪笔谈》,像小说中这样边拉胡琴边唱戏曲,则是明朝末年随地方戏曲发展之后才有的事。至于唢呐,乃是伊朗传入的乐器,在文献上不能追溯到明朝以前,在中原广泛流行则是明朝正德年间之后的事。

  8、太监

  第4回:[仪琳转述令狐冲的话]他转头向田伯光道:“第二,输了之人,就得举刀一挥,自己做了太监。”

  第30回:他顿了一顿,缓缓说道:“这部《葵花宝典》,武林中向来都说,是前朝皇宫中一位宦官所着。”令狐冲道:“宦官?”方证道:“宦官就是太监。”令狐冲点头道:“嗯。”

  第30回:令狐冲见了这情景,暗暗好笑:“这不是戏台上太监宣读圣旨吗?”

  从上述这些引文可知,令狐冲对“太监”是很熟悉的,却不知“宦官”之意,因为他读书不多。然而太监是明朝之后因许多宦官都做某某监(如韦小宝的尚膳监,还有尚衣监等),这类人才被通称为太监的,此前本来就叫宦官;而令狐冲竟不知道,说明他生活的时代已经习惯叫太监了,他还在戏台上看过,这应该至少也是明朝中叶以后了。

  不过这一条也无法坐实,因为金庸在其他书中(如射雕中一灯谈到周伯通当年来皇宫)一律以“太监”来指代这一人群。

  9、“狐”字灯谜

  第5回:“灵珊师妹出了个灯谜,说是:‘左边一只小狗,右边一个傻瓜’,打一个字。那时坐在她左边的,是我六师弟陆大有……她说是个老笑话,从书上看来的。”

  这个灯谜谜底极简单,即“狐”字。此“老笑话”最初所本出自《聊斋志异》卷四《狐谐》。岳灵珊若能看到清初成书的《聊斋》,那自然也不会是明朝人了。

  10、奉天承运

  第6回:刘正风洗手,宣圣旨:“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据湖南省巡抚奏知……”。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这句话现在几乎是耳熟能详的套话,但它却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亲自改定的,在他之前的圣旨决没有这样起头的。

  11、总督、巡按、巡抚、参将、游击

  第1回:“就算总督、巡按的公子杀了人,可也不能轻易了结。”

  第6回:刘正风金盆洗手,湖南巡抚传圣旨授刘正风参将之职。

  第13回:“(洛阳王家的木匾题字)下面落款是河南省的巡抚某人。”

  第22回:“委任河北沧州游击吴天德升任福建泉州府参将。”

  总督之为官职,始于明朝,且一般是临时差遣,至清朝才正式成为地方最高行政长官。巡按也是明初设置的临时差遣官,至永乐元年(1403)始成定制,事权甚重。这两种官衔,基本是地方首脑,因此林平之杀人后,史镖头等才说即使总督、巡抚之子杀人也难了结。

  各省专设巡抚,历史上最早始于明宣德五年(1430年),清康熙五年(1666年)定制一省一抚,才正式成为一省最高长官。参将的设置也始于明代,当时是无品阶的小官,清代则是正三品官。从书中群雄均认为参将是“芝麻绿豆的小小武官”(第6回)来看,更符合明朝情形,因为正三品决不是“庶民”可以轻易花钱买到的小官了。游击是明朝复置的武官名,清代沿袭。从这三个官名来看,故事背景在明朝比较合适。

  12、礼铳/信号火箭

  第6回:“鸣锣喝道之声响起,刘府又放礼铳相送。”

  第7回:“岳不群……从怀中取出一个火箭炮来,走到天井之中,晃火折点燃了药引,向上掷出……这是华山掌门召集门人的信号火箭。”

  礼铳和火箭在古代可是属于高科技产品,这里居然能够如此成功地实现军转民,把这些火药类的产品深入到人民生活中(39回中日月神教迎接令狐冲等上华山,也是“砰砰放铳”),此类场景,非明清时期不能想象。火铳或手铳迟至元代中期才发明,而信号火箭的发明则起源于明朝。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