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道德’的名义!从黄永玉、金庸谈起

时间:2010-09-08 00:00 作者:刘国重33 手机订阅 神评论

新闻导语

左列钟铭右谤书,人间随处有乘除。——曾国藩我不懂画,既乏常识,更无修养。看不懂咋啦?看不懂,也能跟着瞎看。没有什么能阻挡,俺对美的向往……因为热爱沈从文先生的文字,也就连带着对沈先生的表侄黄永玉先生有非常好的印象,对他的人,他的画,他的文。2006年,在天涯网,闪过一个稍觉触目的

  三

  黄永玉受非议,偶尔一二次。他的老友金庸,才算得‘名满天下,谤满天下’。

  傅国涌《***》出版后,质疑查先生的品格,蔚成风尚。

  愚以为:‘道德’与‘文章’,不能也不必划等号。中外古今,作品比人品伟大的文人,多了去了。举一个最近的例子,2007年6月,在布拉格研究院负责管理档案的年轻历史学家,发现一份1950年的档案,有米兰·昆德拉的告密材料,被告密的人差点被判死刑,最后被送到铀矿强制劳动14年。

  归结到金庸,他做的每件事,自然不能令每个人都满意。其言其行,可訾议处,亦多。然而,从已知的资料考索金庸的生平,像昆德拉这种行径,似乎他还不曾做过。           我看金庸其人:小德有出有入,大节无亏无愧。

  作人如此,已经够了。再作苛求,实无意义。

  对于金庸这样没有重大道德败坏表现的人,总应抱持‘恕道’,不要把人老往坏处想。否则,以同样的高标准审视自己,我们又何以自存?何以自处?

  别人不好说,说我自己,我应该好像也许不是生性邪恶,有心无心,也不是没伤害过他人。既有此自知,当然赞成林语堂先生的说法,“我们都是有罪的,但我们也都是可以被宽恕的”,认为此论最是平易通达。

相关阅读: